展信佳,
最近,我决定开始写信了。这个古老的交流方式,在当今社会依然顽强地存活着,并以一种不紧不慢的姿态继续流传。
坦率地讲,博客和 Newsletter 是我对产品形态的一种探索。无论是内容组织,还是知识付费的框架,它们都天然带有一定的限制——在形式上,在节奏上,在表达边界上。
推特上也有些私信往来。虽然表面上没有人规定你该写什么、怎么写,但「算法」总会以阅读量、点赞、评论等指标,悄无声息地告诉你什么是「好内容」。于是,「能否被看见」变成了一场算法的博弈:有些内容被悄悄压下,有些则被推到聚光灯下。
我称之为「算法他者(A/Other)」,因为它具备他者的几个典型特征:它听不见个体的声音,它塑造并操控我们的偏好,它以一种权威的姿态决定谁能发声、谁会被封号。过去我常在推特上分享一些心理学的内容,但这些内容大多被埋没了——或许是因为我被贴上了“科技评论员”或“开发者好友”的标签。
说回信件本身。我不会给它套用现代写作的模板,比如标题、副标题、小标题等等。内容会比较短,主题也未必明确。
怎么说呢?大概就是我最近的思绪、一些未解的疑问,或者是那些不适合放进 Blog 和 Newsletter 的边角料——像是补充、像是碎片、也像是自言自语。
Best
Marvix